2018年暑期基础班润之林专升本暑期基础班第二次
大学语文阶段性测试
1、《论语》的体例是 ;
2、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和 ;
3、翻译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” ;
4、“彼且奚适也”中的“适”的意思是 ;
5、孟子生活的年代是 ;
6、翻译“知效一官,德合一君,行比一乡而征一国者。”
;
7、《逍遥游》中论证小大之辨的时候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;
8、“莫之夭阏者”是哪一种类型的倒装句 ;
9、“且适南冥也”。中的“且”的意思是 ;
10、“朝菌不知晦朔”中的“朔”是什么意思 ;
11、翻译“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” ;
12、“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”的“以”的意思和用法是 ;
13、“鹏之徙于南冥也”中的“之”的意思和用法是 ;
14、“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”的“来”的用法是 ;
15、“置被焉则胶”中的“焉”的意义和用法是 ;
16、翻译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
;
17、“御六气之辨”中的“六气”的意思是 ;
18、《庄子》又名 ,其中庄子撰写的是 ,共计 篇;
19、《孟子》共计 篇,与 、 、 并列为“四书”。
20、“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”中的“有事”的意思是 ;
21、翻译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” ;
22、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”中的“陈”的意思是 ;
23、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”的句式是 ;
24、“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”中的“而”的意义和用法是 ;
25、“修文德以来之”中“修”的意思是 ;
26、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”中“家”的意思是 ;
27、《论语》的语言特色是 ;
28、如何理解“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蔷之内也” ;
29“以为”在古代汉语中的两个意思是 和 ;
30、“所以”在古代汉语中的两个意思是 和 ;
31、《论语》的编纂者是 ;
32、先秦散文的分为 和 ;
33、“何许子之不惮烦”的“惮”意思是 ;
34、孟子反映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;
35、“岂为厉农夫哉”的“厉”的意思是 ;
36、“为川者决之使导”中的“决”的意思是 ,“导”的意思是 ;
37、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》中,孟子批驳的观点是 ;
38、翻译“使自得之,又从而振得之” ;
39、“五谷熟而民人育”中的“而”的意义和用法是 ;
40、“率天下而路也”中的“路”的意思是是 ;
41、“出于幽谷,迁于乔木”出自 意思是 ;
42、“举舜而敷治焉”中的“敷”的意思是 ;
43、翻译“父子有亲,君子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。
;
44、孟子反驳并耕说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;
45、翻译“君子嫉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” ;
46、“劳力者治于人”的句式是 ;
47、“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”的深层寓意是 ;
48、先秦说理散文中,使用寓言最多的著作是 ;
49、“民无能名焉”中的“名”的意思是 ;
50、《国语》成书于 时期,体例是 ;
51、翻译“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” ;
52、《国语》通过 反映历史事实。
53、“瞽、史教诲”中“教诲”的意思是 ;
54、翻译“成而行之” ;
55、出自“季氏将伐颛臾”的成语有 、 、 、 、 ;
55、“分人以财谓之惠”中“惠”的意思是 ;
56、“不过数仞而下”中“仞”的意思是 ;
57、翻译“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”
;
58、“未数数然也”的意思是 ;
59、“犹有所待者”的“待”的意思是 ;
60、庄子认为真正“逍遥”的状态是 、 、 ;
61、庄子的思想是 ;
62、翻译“不患寡而患不安,不患均而患不均”
;
63、列举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、 、 ;
64、《召公谏厉王弭谤》中,周厉王弭谤的方式有 ;
65、“为民者宣之使言”的前一句是 ,其中“宣”字的意思是 ;
66、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中的“抟”的意思是 ;
67、“亲戚补察”中“补察”的意思是 ;
68、孟子批判陈相背叛师门接受农家思想时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、 ;
69、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》中,孟子批驳的立足点是 ;
70、《逍遥游》中“其翼若垂天之云”的“垂”的意思是 ;
71、“无乃尔是过与”的句式是 其中“无乃”的意思是 ;
72、“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”中的“舍”意思是 ,“宫”的意思是 ;
72、“虽欲耕,得乎”的句式是 ;
73、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》中,孟子批驳的对象是 ;
74、“南冥者,天池也”。是什么句式 ;